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永泰县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获评全省法院办公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分享到:
作者:蔡雅瑜 张泽尧  发布时间:2024-11-29 08:09:52 打印 字号: | |

近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全省法院办公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通报,永泰县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获评全省法院办公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荣誉的背后,凝聚着这支队伍业务精湛、能力精进、服务精细、作风精良的付出和汗水。近年来,永泰法院综合办公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办公室工作重要指示和“5·8”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融统筹、管理、督促、保障为一体的“大服务观”,通过以策资政、以文辅政、以督促政,推动办公室工作提标、提速、提质、提效,更好服务保障全院各项工作重点突破、全面提升、跨越发展。

资政辅政 促推工作高效运转

以敏锐的政策感知力、精准的信息捕捉力以及严谨的调研分析、周全的预案策划推动法院工作平稳高效运行。

精耕信息调研,深入一线开展专题调研活动20余场次,为法院工作提供决策基础和依据,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永泰法院司法服务保障闽台乡建乡创示范建设》等工作信息被省委八闽快讯、省政府每日快讯、省市法院采用105条次。

严格督办管理,出台《关于规范院长办公会议定事项和主要领导批示、交办件办理工作的通知》,下发周重点工作事项,及时发出催办函,确保党组决策落实落细。加强归档监督管理,实时通报归档进度,通过以督促管实现由管及治,档案归档率位居全市前列。

做细统筹协调,服务保障最高法院咨询委员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司法裁判研究”专题调研、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集中调研座谈会等重要调研、会议圆满闭幕,牵头组织党纪学习教育、市委提级巡察等大事要事。

谋事成事 服务保障中心大局

在方案谋划、举措研析、进展跟踪、综合协调、成果宣介上主动作为、担当尽职,以“中枢之责”高效推动多项司法亮点品牌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促推法融两岸情缘,统筹助力全省法院首个“闽台乡建乡创司法服务保障融合中心”设立,拟定22项综合涉台司法服务,打造涉台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实践基地及方壶岩、联奎塔等保护点。

聚力守护生态文态,探索提炼“林木遍城、碧水穿城、古厝靓城”的司法保护理念,协同生态庭全省首推“司法+保险”机制,打造全市首个“司法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基地”、全省首个“山茶油司法服务保障示范基地”。

精心搭建宣教平台,推进嵩口法庭文化陈列馆建设,搭建新时代法治教育基地,还原20世纪50年代法庭的审判、工作、生活环境场景,融合法庭发展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融入法治传承、发展、宣传,依托法庭旧址开展调研活动100余场、法治教育30余场。

知重负重 真诚联络倾听民声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搭建监督平台,设立“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司法实践点”,聘任五级人大代表为“生态司法保护特约监督员”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邀请代表委员视察工作、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59场次336人次,对接省法院开展“发挥行政审判职能,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级人大代表主题视察活动,办理答复建议提案10件,及时办结反馈关注案件,满意率100%。

优化联络服务,健全《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若干措施》等制度,构建“上下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组织4名院领导挂钩联系8名企业界的市人大代表开展“双重结对”,共走访联系11次。

强化双向沟通,认真落实人大决议、决定,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员额法官履职工作等情况,围绕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公正与效率主题开展人大课题研究。

惟新惟实 弘扬法治正向能量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讲好法院故事、传递司法声音、展现法官风采。

宣传法治精神,当好普法教育的传声筒,制定部门挂钩乡镇“点单普法”工作方案,深化“近邻党建+司法服务”“法治楼长”等机制,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宣讲党的先进理论20余场,开展普法宣传100余场。

弘扬法治文化,策划“樟法有度”“民法典普法小剧场”等系列栏目,发布以案释法普法案例90余条次,拍摄《薪火弦歌》《庭说“嵩”语》等微视频、公益广告等法治作品7部,发布民法典小视频11部,《薪火相承》获第八届“金法槌奖”微视频单元优秀奖。

引领法治风尚,自媒体平台发布工作推文600余条,总浏览量累计达300余万次,800余篇次宣传报道在人民法院报、法治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刊发。

下一步,永泰法院综合办公室将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对标“五型”法院办公室要求,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对内加强统筹协调,对外做好沟通联络,对上当好参谋助手,对下强化监督指导,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永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杨筑梦